在医疗、药品、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方面,监管力度再度升级。对于那些宣称保证治愈癌症、绝症或者治愈近视等误导群众健康观念、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广告,将从严查处。这类广告往往利用人们对健康的渴望,夸大产品功效,让患者及家属陷入虚假希望的陷阱,不仅延误治疗时机,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。
普通食品广告也不容忽视。通知规定,要依法查处普通食品广告宣传具备保健功效或者疾病预防治疗功能,以及无事实依据、违反相关标准规定宣称“零糖”“零卡”“无添加”“不含防腐剂”等违法违规行为。这些虚假宣传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,影响正常的饮食选择和健康。
金融广告监管重点关注面向低收入人群、在校学生、老年人等社会群体发布的贷款广告。依法查处含有“免审核”“无担?!薄傲憷省钡让魇净蛘甙凳颈1尽⑽薹缦栈蛘弑J找娴饶谌莸慕鹑谖シü愀?。这些群体往往金融知识相对匮乏,风险承受能力较弱,容易受到此类广告的诱导,陷入金融陷阱,导致财产损失。
在教育培训广告监管中,将目光投向面向高校毕业生、求职者发布的职业技能培训类广告。对于虚构、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、广告中虚构所谓“职业资格证书”以及宣称能“包工作”“快速致富”等严重扰乱就业秩序的,将依法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整治。此类广告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,也破坏了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。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互联网广告成为监管的新重点。通知要求加大对“软文”广告的规范力度,依法查处借助人工智能冒充专家、学者、明星、网红等公众人物发布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。同时,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广告合规建设、落实互联网平台责任,从源头上遏制互联网广告乱象。
来源 |中国市场监管报
声明 | 发布内容仅供分享普及,若有错误或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处理,感谢各位的支持